目錄
Toggle創業夢想不該因資金與流程而受限。本文帶您一次掌握開公司所需的準備工作,包括登記流程、所需費用、企業型態選擇,以及三種最常見的創業資金來源,協助您邁出穩健的第一步。
一、開公司流程與費用一覽
在台灣開設公司,需依據法律規定辦理一系列登記程序。以下是設立公司的基本流程及費用概算,以資本額20萬元為例:
公司設立基本流程:
名稱預查
公司章程擬定
訂立發起人契約(股份有限公司)
開立銀行資本額驗資專戶
辦理設立登記(含會計師簽證,如需)
申請統一編號與稅籍登記
申請開立發票、勞健保、商業登記(行號)
各項費用明細:
項目 | 費用(新台幣) |
---|---|
名稱預查審查費 | 紙本申請300元,網路申請150元 |
公司設立登記費 | 每4,000元資本額計收1元,最低1,000元(網路申請減免300元) |
商業設立登記費 | 紙本1,000元,網路申請800元 |
會計師查驗簽證費(如有) | 約10,000~12,000元 |
提示: 網路申請費用更優惠,並可加快審核流程,建議多加利用。
二、選擇適合的企業組織型態
創業者需根據經營方式、人力資源、風險承擔能力與資本來源,選擇最適合的企業型態。
組織型態 | 股東責任 | 適合對象 | 管轄機關 | 稅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有限公司 | 有限責任 | 小型或中型企業 | 經濟部商業司 | 5% |
股份有限公司 | 有限責任 | 成長型或募資企業 | 經濟部商業司 | 5% |
獨資 / 合夥 | 無限責任 | 個人創業 / 少數合夥人 | 地方政府商業登記 | 1% |
備註: 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彈性與擴張性高,亦有助未來籌資或轉型。
三、開公司資本額與初期營運成本
雖然公司法未規定最低資本額,但在實務上仍需準備足夠資本,以支持前期營運及未來融資申請。
建議資金配置:
建議資本額: 至少 20 萬元,可提升銀行貸款與投資方信任度。
預備營運資金: 至少可支應 6 個月開支,包括:
租金與裝潢費用
設備與軟硬體採購
員工薪資與勞健保
行銷推廣預算
行政與雜支(如印章、名片、文具)
四、創業資金的三大來源
資金是創業的燃料。以下三種常見且實用的資金來源,可根據不同階段選擇最適合的方式:
1. 政府補助(無償、無股權)
政府提供多種創業補助計畫,特別適合研發型或初創企業:
SBIR 創新研發計畫: 補助額度可達100萬~5,000萬元
地方創生計畫、女性創業計畫、微型創業鳳凰貸款等
創業競賽與計畫: 如「龍騰微笑」、「U-Start」等,得獎可獲最高200萬資金
優點: 無須還款、不佔股權,降低創業壓力
缺點: 申請門檻高,審查流程繁複,需撰寫計畫書
2. 投資方出資(股權型)
適合有發展潛力的成長型企業,如科技、新創、生技等產業:
天使投資人
創投(A輪、B輪)
企業策略投資(CVC)
優點: 可迅速取得大量資金,亦可獲得業師、資源導入
缺點: 股權稀釋,須與投資人協商控制權與決策權
3. 創業貸款(債務型)
透過銀行或民間融資機構貸款,是資金靈活、保留公司主導權的方式:
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擔保貸款
青年創業貸款、微型創業貸款
P2P網路借貸平台:如 Lend & Borrow、LnB 信用市集等
優點: 無股權稀釋、彈性償還
缺點: 須提供抵押或保證,需負擔利息與還款壓力
結語:創業前的財務與營運準備不可忽視
開公司不只是跑完登記流程而已,還需縝密規劃財務、明確選擇公司型態、準備充足資本與備妥資金來源。透過政府補助、投資出資與創業貸款的靈活搭配,可以讓您的創業藍圖不僅成形,還能穩健發展、順利擴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