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Toggle創業第一步肯定要先替自己的公司想個名字,但取名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,以下是秘書為大家整理經濟部對公司名稱規定的五大重點:
一、不得重複
公司名稱必須具有獨特性,不得與已登記的公司名稱相同或過於相似,以免造成混淆。因此,在正式申請登記前,建議預先查詢至少5個可能的名稱,以確保至少有一個可用。經濟部商業司提供線上名稱查詢系統,可用來快速檢索是否已有相同或相近名稱。此外,若發現自己心儀的名稱已經被註冊,仍可考慮在名稱後方加上與業務相關的描述詞來做區別,例如:「星宇科技有限公司」與「星宇行銷有限公司」。
二、須使用中文
公司名稱必須以繁體中文登記,不得使用英文字母、外語、符號或阿拉伯數字,例如「A+科技有限公司」或「123行銷公司」皆不符合規定。如果公司經營的是國際品牌,仍可在商標、網站或宣傳資料中使用外語名稱,但正式登記的公司名稱仍需符合中文規範。此外,選擇公司名稱時,應確保名稱用字簡單易懂,便於消費者記憶與識別,以提升品牌形象。
三、避免誤導
公司名稱不能讓人誤以為與政府機關、公益團體或公營企業有關。例如,「臺北市政府顧問有限公司」或「社會福利基金會股份有限公司」等名稱均不允許。這項規範是為了避免公司假借公家機構名義,對外營運時可能產生的誤導。此外,某些可能與特定行業有密切關聯的名稱也需要謹慎使用,例如「台灣銀行資訊科技公司」,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金融業,而實際上該公司可能只是開發銀行相關的軟體。
四、符合社會道德
公司名稱不得包含不雅、侮辱或歧視性的字眼。例如,帶有歧視、辱罵或攻擊性的詞彙都不會獲得核准。此外,名稱中若包含可能引起社會爭議的敏感字眼,如涉及宗教、政治或種族議題,則可能影響公司形象,甚至影響未來市場的接受度。因此,取名時應遵循社會倫理標準,選擇具有正面意涵的詞彙,以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。
五、避免專業誤導
公司名稱不得誤導消費者,使其誤以為公司具備特定專業資格或權威性。例如,若公司並無技師或專業證照,則不可使用「冠軍技師有限公司」或「專業會計顧問公司」等名稱。同樣地,某些涉及專業技能的名稱,如「醫療專家」、「法律顧問」等,也可能受到限制,除非公司確實具備相應的資格或執照。此外,使用「世界第一」、「全國最佳」等誇大字眼,雖然未明文禁止,但可能涉及虛假廣告,因此建議慎重考量。
公司名稱不僅是法律登記的必要條件,更是企業品牌形象的第一步。一個清楚、合法且具識別度的名稱,有助於市場行銷與品牌定位,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。因此,在取名時應充分考慮法規要求、企業定位及市場策略,確保名稱符合法規標準,同時展現企業的獨特性與專業性。希望這些重點能幫助創業者順利為公司取名,邁向成功的第一步!